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潍柴助力“中国制造”迈向高端

(发布日期:2017-04-10 浏览:26866次)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2017年2月11日至19日,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潍柴集团旗下WP3.9C、WD12C、WP13C、X6170ZC等船用动力及船用发电机组产品成为2017国际船业展览会万众瞩目的焦点。
        2005年8月8日,潍柴收购湘火炬集团,由单一发动机制造商开始打造集发动机、整车、变速器、车桥等业务为一体的黄金产业链。
        2004年3月11日,潍柴动力在香港上市,打造资本国际化平台。
        1998年6月,潍柴新任厂长谭旭光上任,拉开改革与发展大幕。
        时光在回溯中定格,记忆从岁月里浮现。
        回望潍柴集团的发展历程,正是一条“中国制造”转型升级、迈向高端的砥砺前行之路。自主创新谋发展、布局全球促融合、智能制造求破局,潍柴集团正以改革奋进的精神和务实创新的实践探路“中国制造”的新机遇。
        自主创新  潍柴发力高端制造
        1946年,一家创建于山东威海的军工厂以从事步枪生产和汽船修理为主业,于1951年才开始了柴油机的研制生产,这是潍柴集团的前身。1953年,工厂收归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领导,正式更名为潍坊柴油机厂,“潍柴”就此诞生。
        70年风雨征程,潍柴不断攻坚克难,从一家手工作坊转变为装备制造业的领军者。变化背后,是潍柴坚持自主创新、勇于转型升级的扎实步履。“没有垄断优势,就靠自主创新;没有外援支持,就找内生动力”,潍柴集团*委副*王勇的一句话点明了潍柴发展壮大的核心要义。
        当前,我国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制造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的现状倒逼企业转型革新,要求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完善自主创新体系。而潍柴,无疑是中国制造业自主创新的先行者,潍柴不断加大创新研发投入、完善全球创新协同发展体系,并将自身打造成为创新人才的“聚宝盆”。
        近年来,潍柴陆续建成了国内规模最大、功能最全、能力最强的发动机研发试验基地,打造了研发、试验、试制、制造四大中心联合运转的先进体系。同时,潍柴拥有行业唯一的内燃机可靠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商用车动力系统总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具备世界一流的研发实力。
       “潍柴主持和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68项,累计获得授权专利项2332项,其中发明专利426项。《重型高速柴油发动机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潍柴集团宣传部门负责人表示,用科技创新驱动企业发展,首要任务就是建立一个完善的自主研发体制机制。
        同时,潍柴把创新人才战略放在集团发展突出重要的位置。据悉,潍柴累计引进中高端人才300多人。在潍柴科技人才队伍中,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6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9人被评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5人被评为山东省首席技师。
        在此基础上,潍柴将研发重心战略外移,整合全球优质研发资源,先后在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建立了研发中心,与国内五大研发平台实现高效协同;联合麻省理工学院、清华大学、AVL等,牵头成立了内燃机可靠性国际技术创新联盟、商用汽车与工程机械新能源动力系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并与110家上下游企业共同打造“研发共同体”“应用共同体”,构建了以动力总成为核心的产业众创生态圈。
        去年10月,科技部公布了首批17家示范性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潍柴集团的卡车动力总成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位列其中。亮眼成绩的背后,是潍柴70年的发展力求从仿制、引进、合作开发努力走向自主创新,更是“以我为主、链合创新”的理念的实践落地。
            布局全球  潍柴融入一带一路
        立足全球化视野,开展国际化布局,是潍柴转型发展的关键战略。通过实施资本并购、海外投资设厂、技术输出、出口贸易等策略,潍柴加速国际化进程,扩大国际产能合作,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逐渐形成多元化、国际化的战略布局。
        2009年以来,潍柴先后收购法国博杜安公司,与意大利法拉帝公司、德国凯傲集团及林德液压战略合作。“国际化的背后,是潍柴一直以来的改革初心”,用王勇的话来说,潍柴通过海外布局实现精准发力、资源整合和协同发展,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完成了自我的蜕变。目前,潍柴在全球投资建立了多个海外营销平台,在35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办事处,发展了400家授权服务站,搭建起了全球营销服务网络,发动机产品远销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保有量超过30万台。
        在布局海外的过程中,潍柴更着力将企业发展盈利与国家战略布局有机结合,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以企业动力牵引国际合作。
        2016年的春节,潍柴进出口公司12名员工组成的缅甸项目团队,积极进行设备的安装和调试,以推动潍柴在当地的技术输出项目顺利落地。在山东重工印度公司,副总经理王华杰则耕耘在生产线上,仔细检查准备下线的发动机。印度公司2014年11月正式投产,该公司主打的WP10/12发动机颇受当地客户青睐,山东重工印度公司生产厂长Makarand Patil这样评价印度公司的发动机:这是目前印度市场上同行业功率最大的发动机,质量很好,服务也实现了本地化。
        2016年9月29日,在中国国家**与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的共同见证下,山东重工潍柴集团董事长谭旭光与白俄罗斯工业部部长沃夫克在人民大会堂签署了《中国潍柴动力与白俄罗斯马兹集团在白俄罗斯共和国合作生产发动机的备忘录》。根据备忘录,双方将在白俄罗斯中白工业园内成立合资公司生产柴油发动机,预计达产后年产能达到2万台。这也标志着潍柴在国家“一带一路”*策指引下,在“走进海外本土经营”战略布局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作为“一带一路”的先行者,潍柴近年来积极输出资本、产品、技术和品牌,除了在沿线收购企业、建立工厂,直接贸易也成绩显著,“一带一路”的相关贸易出口量占据了公司出口总量的90%以上,潍柴正以自身卓有成效的实践助力“一带一路”建设的稳步推进。
             智能制造  潍柴打造智慧生态
        步入潍柴的生产车间,机器人介入关键工序、黑色的中控机盒准确控制发动机缸盖螺栓的拧紧过程……生产线及工艺的智能化随即映入眼帘,车间的柔性化生产过程的背后,是潍柴全力打造智能制造的硬实力。
        潍柴动力发动机技术研究院院长王志坚表示,过去整个产品研发周期大概要将近三年时间,如今我们将开发周期缩短到两年,充分实现了低成本、高效率、高质量的研发生产。提质增效的背后,是潍柴智能制造能力的迅速提升。
        近年来,潍柴深度贯彻“两化融合”战略,创新打造了资源共享、共赢发展的“智慧动力平台”智造理念,集成了潍柴十几年来探索“智慧工厂”、“智慧物流”、“智慧营销”、“智慧管理”等建设成果。
        同时,“汽车发动机数字化车间”也顺利通过验收,“柴油机智能制造综合试点示范项目”成功入围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ERP、PDM、ISP等系统全面升级,网上商城一期正式上线,IT覆盖度不断提高,为企业运营管控提供了强大的信息化支撑。随着信息系统的升级完善,潍柴企业管理信息也变得更加精确,3000多订货号、10000多种零部件,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细节都有着清晰的信息记录,单台发动机的成本甚至可以精确到分。
        去年1月,潍柴集团与中国电信集团签订了“互联网+智能制造”领域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聚焦工业网络创新和应用、制造服务一体化、智能产品、工业大数据、产业链协同等重要领域,共同探索研究工业互联网在潍柴集团生产线上的应用,综合利用全光网络、无线通信、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打造数字车间、智慧化工厂和智能产品,建设工业大数据平台、企业级移动化应用平台和工业云平台,对产品研发、生产、后市场服务等进行优化协同,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
       “每一次危机,都会有一批企业沉沦消亡,也会有一批企业脱颖而出。潍柴在积极采取措施稳增长的同时,加快两化深度融合,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全国人大代表、山东重工潍柴集团董事长谭旭光用简练的言语道出了潍柴“金字招牌”中蕴含着的发展理念,而随着潍柴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国际化布局的日益深入以及智能制造领域的持续耕耘,潍柴的未来更为可期。
 (本文转载自人民日报)
举报受理:举报电话 0531-82623966   举报邮箱 sdzgjw@shig.com.cn

鲁ICP备13023186号   Copyright 2013©山东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链接链接链接链接链接链接链接汤姆永久视频登录入口